我行向小微企业主、小微企业发放的用于解决其正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贷款
申请易提款快,满足借款人合理综合消费需求的个人贷款产品
线上获客、线上评估、线上审批的个人贷款产品
满足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生产经营及个人合理综合消费需求的抵押贷款产品
指我行对科技型企业法人发放的用于解决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资金需求的贷款
我行向个人、小微企业发放的,用于解决其合理的购房、购车需求的按揭贷款
指符合监管要求的机构客户存入我行的期限固定的、我行按相应的定期存款利率给付利息的大额定期存单,支...
单位活期存款是一种随时可以存取、按结息期计算利息的存款,其存取主要通过现金或转账办理。活期存款账...
单位定期存款是指企业、事业、机关、部队和社会团体等单位在我行以单位名义存入的人民币定期存款,期限...
现金管理产品提供账户管理、资金归集等功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资金管理。
为电子交易平台提供会员在线签约、出入金、交易资金清算、查询和对账等服务。
银企直联是指我行提供的一种银行系统与企业财务系统对接方式,企业可直接通过财务系统进行银行账户和资...
流动资金贷款,是指我行向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办理银行贷款的主体除外)发放的,用...
固定资产贷款指我行向法人或非法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办理银行贷款的主体除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
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是指我行向持有已竣工验收合格、办妥不动产权证书并投入运营的综合效益较好的商业性...
我行获得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批准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综合类现券做市商”资格,拥有较强的定价能力和与拟开...
2023年6月外汇交易中心创新推出银行间市场债券组合交易业务(即债券篮子),以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交易方式...
以承销团成员角色参与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分销业务。
债券回购含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质押式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
债券借贷是指债券融入方以一定数量的债券为质物,从债券融出方借入标的债券,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归还...
我行以自有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及央行票据。
我行以自有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短期融资券(CP)、中期票据(MTN)、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资产支持票...
我行以自有资金投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的信用债券(不包括利率债、可转债、可交换债)。
我行以自有资金投资在银行间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
我行以自有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券商次级债、保险机构资本补...
我行以自有资金投资境外债券的业务。
包括公募货币基金及债券基金投资。
我行以自有资金投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同业存单;同业存单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
我行以自有资金投资债券型集合产品以及保险资管计划,并获得投资收益。
收益凭证是指由证券公司发行,约定本金和收益的偿付与特定标的相关联的有价证券。
存放同业业务是指我行在合作银行开立账户,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期限及利息支取方式办理的人民币...
同业借款业务是指我行通过线下方式以自营资金向具备同业借款资格的金融机构借出人民币资金的业务。
同业拆借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
法人透支业务是指经我行审批核定透支额度的同业客户,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在约定的透支账户中和核定的透...
同业存单发行是指我行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同业存单(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是一种货币市场工具)的业务。
同业存放是指合作银行在我行开立定期账户,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期限及利息支取方式办理的本外币...
是一款同业存款业务产品。
同业借入业务指我行从其他金融机构借入同业资金。
围绕上市公司股东及其关联方开展的融资业务。
我行与具备资格的券商、银行、信托、基金子公司等机构合作,提供方案设计、资金与资源整合、牵头推进项...
我行以自有资金认购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登记流转的信贷资产流转财产权信托优先级份额。
我行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
通过运用银行间、证券交易所等交易市场上市债券资产,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纯债、固收+等风险收益特征各...
通过筛选各类型公募基金、信托产品、资产管理计划等投资品种为客户提供投资管理。
通过投资股票、定增等权益类资产为客户提供投资管理。
通过投资股票质押式回购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为客户提供投资管理。
警惕!注意防范这五类高发电信网络骗局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多发,其中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5种诈骗手段占近80%,是最为突出的5大高发骗局。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生最多,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及金额最大。
一、刷单返利类
(一)案例回放
一天,刘某在微信群里看到“点赞评论返佣金”的信息及二维码。刘某扫码添加客服好友,在客服诱导下下载某刷单APP,并听从APP客服的指导完成刷单任务。最初,刘某完成评论任务后返了30元佣金到其银行账户。刘某见佣金到账,便根据提示在APP内认购任务单。认购任务单需交纳相应的本金,交纳金额越高,返还佣金越高。刘某花费1000元本金完成了3单任务,每次佣金都返还至其APP账户,后提现到银行卡中,到账速度很快,刘某逐渐放松警惕。为获得更多佣金,刘某开始认购金额更大的复合任务单。此类任务需连续完成多单且中途不能退出,刘某先后投入总本金达20万元。但当刘某完成任务后却发现无法提现,便赶快联系客服,对方告知其操作有误造成“卡单”,需再做一次复合任务才能提现。刘某觉察被骗,向对方索回本金时发现已被拉黑,且APP也无法登录。
(二)案例分析
刷单返利类诈骗变种最多、变化最快,并能与其他诈骗手法相“融合”,是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引流方式。主要诈骗手法为:
第一步,引流。通过短信、网页、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以“足不出户”“高额佣金”“免费礼物”等信息为诱饵,招募“刷单客”“点赞员”“推广员”,将受害人拉入聊天群。
第二步,小额返利。受害人先在聊天群领取“新手任务”,内容主要是提高平台商家、网店的交易量、信誉度,关注相关公众号、账号,点赞评论刷粉丝等。受害人完成“新手任务”后,不法分子会快速返还小额佣金,让受害人放下戒备。
第三步,诱导下载刷单APP。受害人获利后,不法分子通常会安排专人在微信群散布获得高额佣金的截图,引诱受害人下载刷单APP。随后,以“充值越多、抢单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骗取受害人在APP中充值,实际是将受害人资金转入其银行账户,而受害人的APP账户的金额只是虚拟数字。
第四步,完成诈骗。当受害人完成任务想要提现时,不法分子以“任务未完成”“卡单”“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拒不支付本金和佣金,甚至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完成诈骗后,诈骗分子将切断一切联系。
二、虚假投资理财类
(一)案例回放
2022年4月,吴某观看炒股知识直播时,被一个自称该主播的账号私聊后添加为微信好友。对方自称“甄军”,让吴某扫码加入炒股交流群。随后,该群管理员向吴某发送APP安装方式,让其下载安装并注册账号。一周时间里,吴某按照“甄军”和群管理员要求,先后向对方账户分15笔转账500万元,期间在对方“投资指导”下,在APP内买卖股票,并成功提现45万元。吴某看获利丰厚便继续在APP内加大资金投入。3月底,吴某发现APP内450万元余额无法提现。在其询问下,“甄军”及群管理员称平台出现问题被突击检查,要求吴某缴纳150万元罚款账户才能提现。吴某不愿缴纳罚款,继续向对方索要投资本金却被删除好友,且APP无法登录,终于发现被骗。
(二)案例分析
这一类的受害人多为有一定收入、资产且热衷投资、理财、炒股的人群。
首先,不法分子通过多种渠道锁定受害人并骗取其信任。获取受害人信任后,不法分子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或谎称有特殊资源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观看“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
随后,再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可获得收益到账,当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不法分子拉黑删除,且网站、APP无法登录。
三、虚假网络贷款类
(一)案例回放
近日,广州李某接到自称某平台客服的来电,询问李某是否有贷款需求。李某因近期生意资金周转不过来,便想要贷款。添加对方微信后,李某按照要求下载了某贷款APP,并根据提示在APP上申请贷款。随后,对方以交会员费、解冻金、保证金等理由要求转账,李某先后转账共13.7万元,但对方仍称不满足贷款条件不能放贷。李某放弃贷款,向对方索回转账的资金。对方告知贷款审核通过才能返还资金,之后便失去联系,APP也无法登录。
(二)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渠道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等信息,打着“低门槛”“无抵押”“免征信”“无息低息”“快速放款”“免费提额套现”等幌子,以事先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验资、交税等为由,或以检验还贷能力、调整利率、降息、提高征信等为借口,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甚至骗取受害人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
四、冒充客服类
(一)案例回放
一天,孙某接到自称某网店客服的电话。对方告知孙某购买的商品快递包裹丢失,其可以申请理赔,并说出具体订单编号、订单时间及商品物流单号。孙某信以为真,添加对方好友。孙某按对方提示,透支了自己支付宝的备用金所有额度,并将透支的钱款转入对方银行账户。对方承诺后期会将备用金和理赔金一并返还,并让孙某继续下载网贷APP透支额度转账。孙某不愿配合,随后发现联系不上对方,从而发现被骗。
(二)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事先大肆非法窃取、收购买家网购信息及快递面单信息,以退款、理赔等为由实施精准诈骗。主要诈骗手法为:
一是冒充电商平台或者物流快递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出现问题,通过退款、理赔、退税等理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
二是声称误将受害人升级为VIP会员、授权为代理、办理商品分期业务等,谎称不取消上述业务将产生额外扣费,诱导受害人支付手续费。
三是谎称受害人电商平台会员积分、支付宝芝麻信用积分不足,让其申请贷款以提高会员积分,并诱导受害人将贷款汇入其指定账户。
五、冒充公检法类
(一)案例回放
2022年4月,广州陈某接到自称是广州市防疫办公室的电话,对方称要接其去强制隔离,因流调显示陈某从境外回来。陈某表示自己从未出境,对方又称其身份信息可能被盗用,将帮其将电话转接到“广州市公安局”。接通电话后,一名自称“黄警官”的男子对陈某进行询问,并告知陈某账户涉嫌洗黑钱,让陈某添加其QQ号码。“黄警官”发给陈某一条链接,让其填写了银行卡号、密码等相关信息,并录制了人脸操作视频。随后,陈某银行账户先后被转走8万元,这时陈某才意识被骗。
(二)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诈骗过程中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等,让受害者深信不疑,具有极强的迷惑性。主要诈骗手法为:
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信息泄露、被冒用,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要求受害人把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为增加可信度,一些不法分子会展示假通缉令等法律文书。为窃取受害人手机上的信息,要求受害人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为使受害人完全被操控,甚至会诱骗受害人到封闭空间,阻断所有外界联系。
此外,还有以领取补助补贴、奖学金,医保卡、证券、金融账户被冻结,出入境证件异常、失效等为由实施诈骗。
六、风险提示
(一)投资理财需谨慎,警惕虚假投资理财网站、APP。
(二)不轻易转账,任何让先垫付资金的刷单、贷款等信息都不可信。
(三)不轻信未知来电、短信,接到自称电商、物流客服、公检法的电话,务必到官方核实。
(四)自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要求把款项转到“安全账户”的一定是诈骗。
(五)如真遇到诈骗也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并第一时间拨打“110”寻求帮助。